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发改委>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975E/202409-00015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发改委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 报告
名称: 关于宣城市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9-11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975E/202409-00015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宣城市发改委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民 / 报告
名称: 关于宣城市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9-11
关于宣城市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9-11 15:56 来源:宣城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24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锚定“追赶江浙、争先江淮”,聚焦“七个强市”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诸多困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积极因素逐渐增多,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7亿元增长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5.6%、4.5%

 

2024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年初计划

上半年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7

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7.5

7.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

3

-7.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8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7

2.7

进出口总额(增速)

%

9

19.8

实际利用外资(增速)

%

10

9.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与经济增长同步

3.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与经济增长同步

6.9

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

4.5

2.96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错年指标)

%

2.6

暂未发布

新增各类人才

万人

4.2

2.91

粮食产量及粮食播种面积

——

完成省下达任务(128.45万吨、328.5万亩)

预计能完成年度任务(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已完成325.2万亩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完成省下达任务(3.9%

预计能完成年度任务(下降3.39%)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

完成省下达任务

预计能完成年度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

%

完成省下达任务

预计能完成年度任务

 

)着力稳投资促消费拓外贸,经济发展韧性明显增强。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居全省第1位。

一是有效投资稳定增长持续实施工业强市“6543”计划,不断提升建设项目质效。上半年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07个、353个、293个,同比分别增长14%、6.3%、42.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高于全省平均1个百分点。聚焦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等资金投向,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全流程优化项目管理。

二是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坚持“半月通报、一月汇总、两月调度、季度观摩”,调整优化投资“赛马”激励机制 ,组织高质量项目参加全省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上半年,省重点项目开工率85.7%、居全省第3位。G50沪渝高速改扩建工程、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凤凰山水库、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宣州宏润新能源、广德寻钠钠离子电池、宁国吉利动力电池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宁国龙潭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三是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举办“徽动消费·美好生活”惠民消费季活动,深入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在汽车、家电、商超、电商等重点领域累计发放各类消费券和消费补贴1520万元,撬动消费3.2亿元。上半年接待游客2422万人次、增长10%,实现旅游收入226亿元增长20.3%。

四是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持续开展“徽动全球”宣城出海行动,组织245家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208个,达成意向订单1.1亿美元。积极扩大“一带一路”、RCEP等国家和地区贸易规模,上半年,“一带一路”国家实现进出口51.6亿元、增长37.7%,与RCEP国家实现进出口28.1亿元、增长51.4%,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15亿元、增长30.4%。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根基持续巩固壮大。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20.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61.8%;产值分别达382亿元、420亿元。

一是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坚持把专精特新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组织开展钢铁、水泥、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摸底调研,提出转型升级方向和“一企一策”转型升级方案。摸排上报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储备项目731个,总投资1440.14亿元,上报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居全省第1位。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81户、居全省第5位,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31户、居全省第5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户、居全省第6位。

二是数字赋能行动深入开展。稳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改造率71.8%。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1005个,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91.4%。推动宣城“工业大脑”等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宣城“工业大脑”已累计入驻企业550户、连接工业设备4.2万余台。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上半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56台。宁国经开区、广德经开区通过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评估,中鼎密封件特种橡胶高性能密封件等7个省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三是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入贯彻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20项工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组织11家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通过省绩效诊断,泾县经济开发区电子商务集聚区获评优秀,纳入绩效评价奖励集聚区名单。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行动计划,寻梦鲜花创成首批省级供应链示范平台。纳入省大黄山重点项目库项目11个总投资218.2亿元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2个。

大力强化创新驱动,科技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331家,企业类创新平台303家。

一是平台载体建设取得实效。着重发挥创新平台支撑作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揭牌运营,建成全省首个光伏领域省级产业创新研究院,成立宣城校地合作联盟,宁国汽车产业研究院、广德众钠能源创新研究院、泾县泵阀产业研究院加快建设。

二是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和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三清零”行动今年第一批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02家,同比增长33.77%,增幅居全省第2位;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939家,同比增长60.14%,增幅居全省第1位;《科技日报》头版刊登推广宣城市“三清零”经验做法。

三是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赴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诚觅宣城合伙人2024百所高校行”活动。首创“政聘企培”模式,探索“科技副总”引才,设立“宣城人才日”,常态化开展“人才宣城行”活动,迭代升级重点产业人才政策“宣十条”,创新推出“引人才送住房”政策。“科技副总”引才经验被省科技厅全省示范推广。每万就业人口中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增至104.4人,居全省第4位。连续4年入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强榜”。

打造“桥头堡”争当“排头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二季度省对市评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省第4位。

一是“融圈进群”稳步推进市党政代表团赴湖州等地考察学习。举办上海大都市圈规划-2024宣城站研讨会,宣城全域纳入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范围,“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宣城东部新区等元素均得以体现。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年度工作要点、计划涉宣重点事项有序推进。组织开展沪苏湖高铁开通后对宣城影响分析专题研究。

二是重大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打造高能级平台、谋划标志性项目,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并明确省级层面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布局、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和指导。上半年,合作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个、总投资104.5亿元。沪皖共建(广德)康养基地加快推进,成功举办首届长三角康养产业对接会。宣城东部新区建设有力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大数据和软件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户中央活力商务区。

三是科创产业合作持续深化。成功举办2024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与杭州市、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产业合作协议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半年,全市纳入国家统计库的沪苏浙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31个、居全省第4位,实际到位资金267.8亿元、居全省第5位,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速居全省第3位。

(五)深入推进市域协调联动发展,区域竞争新优势加快塑造。宣州区进入安徽市辖区综合竞争力30强排名第10位。

一是综合交通体系持续完善。全力开展“高速建设攻坚年”活动,在建高速公路项目7个总里程284公里宣泾一期进入路面施工阶段。宣广改扩建和芜宣改扩建正在开展规模化施工,力争实现年底八车道通行目标。宣泾二期、宁旌高速和泾青高速正在开展路基桥梁规模化施工。宣绩高铁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宁国青龙湾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完成跑道两端延长部分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1.2亿元。开行“宣城-宁波舟山港”宁波中远海运物流专列,宣城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到发4.2万余标箱。开通宣城至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进一步发挥海铁联运为企降本增效平台优势。

二是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谋划实施中心城市在建重点项目57、总投资70亿元以上上半年完成投资36亿元。市本级昭亭片区、绩溪县老城片区、旌德县解放街片区、宁国市老城片区相继被列入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宣城经开区上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2个、增长13.5%,累计投资额181.6亿元、增长48.5%

三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宁国市在第21届浙商(投融资)合作周上被评为“2024浙商最佳投资目的地”。2023年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中,宁国市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广德市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泾县电机泵阀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旌德县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得分靠前,郎溪县纺织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进步较快。郎溪县工程用特种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泾县电机泵阀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连续3年2021年-2023年)获省对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

一是农业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开展专业指导,全面掌握各行业发展形势,着力挖掘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粮食播种面积已完成325.2万亩,夏收小麦面积69.39万亩增长1.8%;总产23.3万吨增长3.5%;蔬菜、畜产品、水产品产量分别为26.93万吨、19.24万吨、7.17万吨。新建16.7万亩高标准农田,农机总动力达261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8%。

二是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培育“宣城黄金芽”市级公用品牌,预计茶园面积51.23万亩,茶叶产量2.55吨、增长4.38%。出台黄牛产业发展意见,支持开展黄牛产业养殖设施提升及智能化管理试验示范。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上半年休闲农业经营收入达62.45亿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601.82亿元。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双减量、秸秆畜禽废弃物双利用,农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

三是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建立市县镇村“四级联动”责任落实体系。5个县市区平台公司(乡村振兴公司)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筹资超3亿元。新获批精品示范村18个、省级中心村50个,宁国入选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重点县,获省委、省政府表彰。组织开展以精品示范村建设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调研评估和集中评议活动,授牌“宣城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7个。

(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优化营商环境“四个面对面”工作法被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2024年第19期刊载。

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实施政商恳谈、政策落地、要素保障、疑难杂症“四个面对面”工作法,加快打造与沪苏浙一体化的营商环境。上半年,上线各类惠企政策199项、兑现奖补资金2.09亿元,惠及企业1190家举办6期政商恳谈会,反映问题189个,办结181召开项目建设全要素保障周会商会18次,梳理会商问题37个,已办结22个。

二是重点领域改革有力推进。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持续开展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定和实际情况问题摸排整改。旌德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健全长三角远程虚拟窗口,办理首例宣城、芜湖跨区域不动产登记业务。建设基于皖事通平台的“证前指导”服务APP,已证前指导217户。在全省率先启动“简案快办”改革试点,建立执法人员“跑一趟”,执法对象“零次跑”的“简、易、速”执法新模式。

三是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持续推动宣城联动创新区发展,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先后举办宣州区卫浴、宁国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带活动。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及海外仓主体,3家企业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跨境电商企业50强,3家企业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海外仓企业20强。举办“上海外企高管宣城行”“东南亚、港澳境外招商”等系列外资招引活动。上半年新批25家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3倍。

(八)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美丽宣城建设进一步加快连续22022年-2023年)省政府生态文明督查激励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36.1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1.8%,均居全省第2位。16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93.8%,达标率100%。303个应完成整改验收的“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完成整改201个、验收187个。持续深入推进全市建筑垃圾违法违规倾倒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共出动专项执法检查2.22万人次,整改问题点位1777处,发现和清理建筑垃圾7.65万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倾倒建筑垃圾案件10起。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广德市、泾县申报第八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郎溪县、宁国市申报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组织开展2023年上半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地和“绿盾回头看”遥感监测线索核查上报,总计核查点位152个。扎实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宁国市、泾县、绩溪县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

三是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建立市级“两高”项目清单。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预审机制,上半年共对6个项目进行节能预审。开展“一企一策”节能减煤降碳诊断和“十四五”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回头看”,启动新一批39家年综合能源消费5000-10000吨标准煤企业节能减煤降碳诊断工作。宁国市、广德市获评2024年省级“以竹代塑”应用推广试点、广德经开区获评2024年省级碳达峰试点园区。

(九)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残疾人福利保障、公共充电桩建设、安置难专项问题治理3项民生实事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是民生实事扎实推进。稳步推进47项民生实事落到实处。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8.9%。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03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3元、增长6.9%。扎实做好稳价保供工作,“惠民菜篮子”运行让利群众约170万元,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专项监督抽检674批次,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

二是公共服务全面提升。规划新增公办幼儿园9所、学位3210个,目前已建成使用1所,主体完工5所,民转公2所。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4所中小学建设项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持续推动县级中学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招生行为、提高育人质量。全面完成中职学校达标示范建设,被省政府表彰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等方面成效明显的市”。加强市立中医院内涵建设,加快推进宣城市人民医院、宣城市中心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社区名医工作室建设,启动2024年宣城市“长三角名医工作室”建设。推进平安医院建设,不断健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三是民生底线进一步兜牢。上半年,新纳入低保对象3112人、特困供养对象661人,退出低保对象2793人、特困供养对象578人,实施临时救助2928人次。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惠及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73人。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达168家,床位达1.9万张,护理型床位1.6万张,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的养老机构90家,市社会福利中心荣获安徽省首批五级养老机构。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虽然总体平稳,但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我市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问题,与年度预期目标相比,多项指标处于滞后状态。主要原因:一是市场需求不振。钢铁、水泥、化工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跌、需求不足,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5%、-4.7%。居民消费意愿不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居全省末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0.9%,房地产投资增长-37.8%,对经济运行仍呈拖累效应。二是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受市场前景不明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意愿明显下滑,上半年全市新签约、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分别为1661.8亿元、1104.7亿元,分别增长-21.6%、-2.1%。三是自身短板制约。经济体量不大、结构不优、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中心城市能级不高、服务带动能力不强,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周期性变动影响的能力不足。同时,部分县市区指标下滑明显。为此,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直面问题、勇于担当,抢抓一切有利契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2024年下半年重点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引领、产业支撑、项目带动,狠抓政策落实,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紧扣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统筹谋划各领域改革任务,着力提升改革整体效能。充分发挥改革引领作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谋划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方案,有效解决制约宣城高质量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托幼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坚持常态化政商恳谈会制度,健全诉求建议闭环办理机制。完善“123”企业诉求督办反馈、周六要素保障会商等机制。推动信用赋能重点领域监管,着力提高经营主体数据质量,开展“僵尸”企业清理。扎实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和“小个专”示范街区、示范点创建。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三是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加快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开展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园区构建以绩效为中心、多元化的分配制度,建立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绩计酬的分配机制,实行激励性的收入分配制度,报酬与工作岗位和绩效挂钩,激发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热情,激发园区活力。是科学谋划贯通衔接五年规划纲要。多措并举推动“十四五”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对进度快于预期或基本符合预期的指标,继续巩固扩大既有成效,对滞后于进度的指标加大攻坚力度,尽最大努力推动完成规划目标。围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结合我市“十五五”规划谋划重点领域,统筹好各方面力量,扎实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有关工作,加强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前瞻性谋划,认真开展重大前期课题研究,确保年内形成“十五五”规划编制基本思路。

(二)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一是夯实有效投资压舱石作用。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始终把项目招商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和生命线。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十百千三年专项行动,增强投资对稳增长优结构的关键作用。落实管行业必须管投资要求,优化项目调度全流程全要素服务机制,加快推进在建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升项目的开工率、纳统率、竣工率、投产率。围绕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方面,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和争取,聚焦两重”“双新等重点领域,围绕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等方面,积极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按照带动力强、具有跨区域影响等标准,认真组织谋划拟纳入国家、省十五五规划重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盘子加快绩溪家朋抽水蓄能电站、汤村水库、宣州立讯智能网联、郎溪英能基钠离子电池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中煤宣城电厂三期年内重新核准。二是持续推动消费回暖。分阶段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引导各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各类让利惠民促销活动。推进县域电商直播中心建设,加快推动线上消费。引导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老字号”企业走出去,通过参展、办展等方式扩大产销对接规模。三是保持外资外贸良好发展势头加大外资招引力度,针对重点国家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结合厦洽会、制造业大会等重大活动,组织开展“走出去”和“引进来”专场招商活动。加大政策宣传,持续开展重点外资企业包保服务。发挥外商协会桥梁作用,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三)加快夯实现代产业体系硬支撑。一是加快促进产业集聚壮大。以实施工业强市“6543”计划为抓手,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抓好制造业项目签约、开工、投产、入规和“全周期”“保姆式”服务,推中鼎、华晟、仕净、立讯精密等重点企业释放产能。围绕“2+3+4”产业体系,系统推进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建设,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结合我市在低碳能源和低空经济领域的较好基础和优势,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一流企业,抢占新赛道。力争广德印制电路板产业集群泾县电机泵阀产业集群创成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加快智能绿色发展。聚焦钢铁、水泥、纺织等重点行业领域,抢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分行业、分领域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大力推广“机器换人”,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秀场景。开展以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为主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力争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8家。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年处置工业低效用地4500亩以上。三是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实施专精特新倍增行动,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150户左右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质扩面力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0户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以上。“一企一策”支持优质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链主”企业。持续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培育,确保培育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新产品、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达10个、20个、4个以上是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0个。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新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推进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10亿元以上无研发成果申报的规上重点制造业企业“三清零”内涵提质增效。持续深化共建G60科创走廊,更好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作用

(四)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宣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65项任务落地落实。一是更加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牢牢把握宣城全域纳入上海大都市圈和沪苏湖高铁开通机遇,持续协同做好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争取规划体现更多宣城元素和发展诉求。加强与上海大都市圈其他城市沟通对接,积极学习借鉴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做法经验,谋实我市融圈的路径举措,更好推动全市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要素链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二是加快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建设。以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牵引,加快推进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建设一轴、两心、五谷,着力打造服务大上海、引领长三角、辐射全中国的长三角康养合作示范项目。加快市场化招商引资,积极吸引央企等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建设。协调推动沪皖双方尽快签署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合作框架协议,并出台支持康养基地政策,有效导入医疗、教育等优质资源。加快笄山温泉休闲度假区、和合生态园、甘溪精品民宿集聚区等重点区块建设,全力打造沪皖一体化合作的标志性康养先行示范项目。三是全力推进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作建设。加快运营长三角(宣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推行“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持续推进招大引强,加快落地一批有质量有规模有层次的产业项目,确保“一区三片”签约落户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0个。争取将长合区纳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重点空间单元,打造安徽接轨上海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区。四是加快推进东部新区建设。积极引入大型央企、国企和投资机构资本,推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工业软件和工业设计、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链接沪苏浙高端服务业资源,全力打造沪苏湖宣发展轴重要节点。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全面落实国务院出台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坚持人、产、城互促共进,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在城市更新和片区开发、市政设施、智慧城市、创新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积极谋划一批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的重大项目。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探索老旧房屋自主更新、商品房以旧换新,不断提升城市运营能力和品质内涵,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是稳定农业生产。落实“千亿斤江淮粮仓”任务,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确保实现329.5万亩、128.45万吨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以家禽、茶叶、林特产品、中药材等为主导,积极开展优势特色产业的县域全产业链建设。是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做优做强“宣城黄金芽”“宣州鸡”“宁国山核桃”“皖南牛”“绩品”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引导养殖户扩养皖南牛。抓好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积极利用宣城市绿色食品产业子基金开展基金招商,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开展规模农业企业培育、申报。四是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以精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建设为抓手,大力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抓好秸秆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农业领域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推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和动态调整,扎实做好衔接资金项目管理,千方百计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进一步推进美丽宣城建设。一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攻坚,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紧盯国省考断面的水质状况和水文水位等情况,确保水质指数改善。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编制《建筑垃圾污染防治规划》,加快出台《宣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持续强化对建筑垃圾违法违规排查整治工作的调度、督办、明察暗访、通报点评。二是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创建。支持广德市、泾县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认真做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示范区创建持续保持全省领先位次。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推动宁国市、泾县、绩溪县继续开展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三是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巩固提升国务院生态文明督察激励典型做法,支持广德市、泾县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大力推动高耗能行业改造升级和转型发展,推广节能降碳诊断+改造模式,用好绿电绿证政策,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和“安心托幼”行动,确保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和普惠园覆盖率分别达到65%以上、95%以上。健全学位需求预测预警和供给动态调整机制,城乡一体推进教育资源规划和布局调整。加快城区学校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初中、小学等小规模学校整并,结合实际设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推动县域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加快办好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二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强化医疗服务管理保障和医疗质量安全,抓好医疗机构准入、校验等工作。支持宣城市中心医院、泾县医院、宁国市人民医院积极创建三甲医院。积极鼓励全市各级医院持续引进“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市级公立中医院内涵建设,开设针灸康复病区、大内科和治未病科;继续开展三级中医医院创建工作。积极推进有关生育支持政策在全市范围落实,加快育儿补贴政策兑现工作进展。三是加快民生服务保障。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目标任务。强化重要民生商品、服务及生产资料价格监测预警,完善非居民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做好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生产、迎峰度夏(冬)能源保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对47项民生实事的统筹协调,强化民生实事政策宣传。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扎实做好低保、特困等基本生活救助。探索推进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推进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县乡村三级和救助部门之间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用心用情关爱特殊群体,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

半年,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锚定“追赶江浙、争先江淮”,拼搏奋进、攻坚克难,持续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宣城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