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9日在宣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 高真理
宣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报告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奋力“追赶江浙、争先江淮”,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位次前移,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两次获得省对市季度评议经济运行第3名。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供给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全市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分别增长24.4%、20.3%、5.7%;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7户,总数达2145户、居全省第4位。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79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2家,分别是去年全年的1.1倍、1.3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2.16%,同比提高0.3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夏粮播种面积、总产、亩产均保持增长。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内生动力稳步增强。上半年参加全省集中开工项目开工率98.4%、纳统率92%,均居全省第1位。谋划储备项目565个,总投资8407亿元,做到“项目等机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居全省第1位;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超2019年同期水平。
坚定落实国家战略,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上半年“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宣城区域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927.1亿元,同比增长165%。全市在建制造业项目中,来自沪苏浙投资项目和到位资金占比均超80%。宁国市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泾县电机泵阀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广德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在2022年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中位次居前。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市场活力有效激发。扎实推进108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12项提前完成。加快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整治攻坚,上半年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14万亩、处置闲置低效用地1.23万亩。建立每月政商恳谈、“123”企业诉求处理反馈等机制,前7期政商恳谈会88家企业反映143个问题均已办结。上半年宣城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到发集装箱9000余标箱,汽车零配件、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新三样”出口分别增长33.4%、59.6%、89.5%。
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获得2022年国务院生态文明督查激励。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稳居全省第2位,水质指数排名居全省前列。应于今年完成的266项“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县级自查问题整改任务已完成79%。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为民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4.7%;累计发放低保金19719.27万元、特困供养金6549.1万元,保障低保对象63061人,特困人员14776人。扎实开展“暖民心”行动。实施“凌云计划”“护苗行动”等助学、助医项目。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和残疾人福利体系建设。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总体回升向好,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规上企业承压态势未见明显改观;房地产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外需收缩压力仍然较大;少数指标不及预期。为此,我们要在下半年的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推动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下半年工作意见
(一)全面融入长三角。加快推进“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崛起成势。加快建设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一区三片”,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决策。全方位融入长三角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持续推进与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的合作,积极争取加入上海大都市圈。加快推进“三区一港”建设,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二)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抓好新能源和汽车零部件首位产业培育。梳理行业头部企业名单,进一步加大对接力度,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的突破。加强项目建设“全周期”“保姆式”服务,加快推进华晟、中鼎亚德林、仕净、吉利、宏润、远景、立讯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释放。加快构建“2+3+4”产业链体系。加速产业链规划编制,明确重点产业领域、产业链条分布、配套企业图景等,细化产业链发展目标任务以及时间表和路线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三)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今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双突破700家。积极推进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加快设立“光伏学院”“汽车学院”。用好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教育资源,推动市校企联建。围绕企业需求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
(四)积极稳妥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依托“有效投资 E 服通”线上调度平台,加强重点项目全流程服务监管,推进计划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强化项目谋划争取,做好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项目申报工作及2024年项目谋划工作。落实好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
(五)大力促进消费需求释放。大力开展促消费活动。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深入实施全市更大力度恢复和扩大消费实施方案。加强限上企业培育和房地产项目调度。
(六)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全面抓好农业生产,全力夺取秋粮丰收,确保完成全年粮食产量目标任务。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深化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守好“防返贫”底线。
(七)推动外贸促稳提质增效。加大外贸主体培育力度。加强开放平台和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宣城综保区申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验收工作,推动上海海铁联运班列尽早开通。充分发挥广德市皖东南B保保税和出口退税作用,服务全市进出口企业,推动数据回转。加快跨境电商工作进度。
(八)推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加强高排放移动源管理,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工业绿色转型。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稳就业保用工,强社保兜底线,补短板均发展,进一步织牢民生保障网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