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经济运行调度方面
|
于静波
|
市发改委
|
一是持续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和精准调度,安排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专项督导,并赴重点县市区和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切实抓好主要经济指标提升和重点任务落实。
二是跟踪落实已经出台的促进市场主体提质扩量增效文件。
|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944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居全省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0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494.0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398.0亿元、增长1.3%。1-6月,省反馈的14项经济指标中,我市有7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7项指标处于全省前7位。
|
一是持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和完善经济运行调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分行业、分区域加强分析调度,及时预警、及时督导。
二是督促“两高”及低能效水平的用能企业加快实施技改升级,加大落后低效产能淘汰力度,挖掘用能空间
|
2
|
重点项目建设方面
|
于静波
|
市发改委
|
一是开展重点项目督导,围绕前两批开工动员、省重点项目、专项债券项目、云签约项目,建立项目台账,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周调度”“日调度”等机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积极参加全省第三批开工动员活动,梳理摸排更多近期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强化项目储备。
三是筹备开展三季度“三比三学三赶超”活动
|
1.1-6月,全市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5.54亿元,同比增加92.62亿元,续建和新开工项目投资完成率75.97%,居全省第1位;新开工项目213个(包括储备 14个),同比增加73个,计划内开工率77.73%,居全省第6位;竣工项目49个,同比增加5个,计划内竣工率46.67%。
2.2022年,我市参加全省前两批开工动员项目104个,总投资44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4.2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101个、开工率97.1%;已纳统75个、纳统率72.1%。
3.1-6月,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并列全省第8位。
|
一是跟踪做好前三批开工动员项目的实质性开工和纳统工作;
二是加快加快完善G50、宣泾高速、宁国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支撑材料,完成更多实物投资量并纳入统计;
三是加快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开工率等主要指标位于全省前列。
|
5
|
长三角一体化及“一地六县”方面
|
于静波
|
市发改委、市苏皖合作示范区管委会
|
市发改委:一是持续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赴郎溪县调研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对接完善《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年度工作要点》。二是加强与省发改委对接,争取将“一地六县”合作区纳入新一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同时,积极协调省发改委近期联合江苏省发改委上报《苏皖合作示范区成效评估报告》至国家发改委。三是安排对接南京都市圈秘书处,做好参加2022年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准备工作;安排对接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办公室,积极承办杭州都市圈第25次主任办公会议。
苏皖合作示范区:一是指导郎溪县、广德市对照《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进行自评估,统筹做好实地调研、总结评价、征求意见、联合上报等工作。
二是赴省长三办、省发改委,依托航天航空产业园、广德经开区三期、郎溪经开区东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提请省政府层面批准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
三是印发《贯彻省<年度工作要点>任务清单》,明确29个市直部门和郎溪、广德35项重点任务,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工作机制,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四是争取将航天航空科技产业园纳入广德市城镇开发边界内,赴省军融办、省自规厅争取支持,编制完善产业园方案。
|
一是按时调度推进复制推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第二批制度创新经验。
二是积极配合南京都市圈秘书处做好2022南京都市圈文旅消费推广季活动宣传工作。
二是持续与杭州市相关部门保持对接,做好我市正式加入杭州都市圈准备工作。
四是推进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组织参加省发改委召开的长三角一体化项目融资需求会商对接会。
|
持续深化与沪苏浙交流合作,加强与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城市的对接互动。积极承办杭州都市圈第25次主任办公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