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直击长三角

合肥:以改革之力助推科创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21 10:19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浏览:
【字体大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编者按

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

8月18日至19日,全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谋划重点改革任务工作推进会召开。

对接方法、思考举措、谋划未来。

两天时间,65家单位围绕全会精神学习体会、政策对接、谋划推进、重大抓手、工作建议作交流发言。省市领导逐一点评。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主动思考、集思广益,落实好规定动作,谋划好创新动作。

无疑,这是一次对全会精神的集中学习会,也是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思路举措的精心谋划会。

8月21日起,合肥日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全市重点领域改革思路,全方位展示合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与行动。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如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更好激发创新活力、释放产业动能?会上,市直有关部门突出问题导向,站在全市大局,精心谋划改革举措。

向高能级创新平台要动力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誉为“科研皇冠上的明珠”,赋予了合肥创新的优势与禀赋。

今年4月,在中安创谷全球路演中心,20项重大科研成果集中亮相,展现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硬实力”。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合肥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如何更好发挥科学中心引领作用?

“提升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能级。”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目标导向之下,思路逐渐清晰——

建立六大研究院、大科学装置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协同攻关机制;实施大科学装置赋能产业发展行动,围绕大科学装置建设专业产业园区;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加快大科学装置建设,布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沿途下蛋”……

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个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正加速崛起。

科大硅谷,一座汇聚全球力量打造的创新之谷,是安徽、合肥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打造创新单元,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设立海内外创新中心,广泛联络全球各高校院所校友组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提升科大硅谷的创新感召力。

改革没有完成时。“我们将实施国家全创改多主体全链条创新联合体建设任务,编制《科大硅谷生态导则》,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案例。”该负责人说。

跑出成果转化“加速度”

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有效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重要“关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缺乏场景应用支持,往往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梗阻”。如何打破?

2022年,合肥率先成立全国首个城市场景促进机构——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统筹全市场景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场景创新服务。

合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场景应用创新依然是重要发力点。市发展改革委结合实际,精心谋划改革举措——

设立场景验证基金,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首试首用;组建市场化运营服务公司,加快骆岗公园超级场景建设;聚焦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通用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品牌化常态化开展重点科创企业场景赋能行动……

不止是场景。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堵点,合肥构建的“大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成功入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下一步,这条“路”又如何走?“建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围绕《决定》精神,市科技局进一步理清谋改革的思路。

该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完善精准促进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一对一’专班服务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重点高校院所、企业,建立科创产品经理库,以打造爆款产品牵引技术研发、人才汇聚。”

增强产业链厚度和韧性

产业链是制造业的筋骨血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增强产业链厚度和韧性,是合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完善产业链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市工信局在谋划改革的过程中,将此作为着力点之一。

“我们谋划编制‘供需、技术、场景’三项清单,明确产业链卡点堵点。建立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体系,围绕龙头提升产业配套率,通过产业链靶向招商实现‘锻长补短’。”该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随着产业链加快升级,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有专家认为,谁掌管了产业链的生产性服务业,谁就是产业链核心价值的拥有者。

对于合肥而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能级”,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

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聚焦研发设计、软件信息、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法律咨询、会计审计等十大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制造业龙头企业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葛清政 徐亦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